联系我们

      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,隶属河南省 濮阳市管辖。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是 字圣仓颉故里。唐朝高僧、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,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,多种新颖 的名优特产,风味多彩的小吃,形成南乐县独具特色的经济开发环境。地处平原,物华天宝,处三省交汇处,交通十分便利。

导航: 南乐县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> > 濮阳市南乐县身边事仓颉陵
濮阳市南乐县身边事仓颉陵
南乐县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 2016-10-29 11:15:44 作者:pysnlx 来源:字体大小:[ ][ ][ ]

    仓颉陵是造字圣人仓颉的陵寝,史传仓颉是黄帝时期的造字史官。传说南乐是仓颉故里,仓颉死后归葬桑梓,而陕西白水的仓颉陵,据说只是一个衣冠冢。仓颉陵坐北朝南,集祭祀庙宇与仓颉陵墓于一体,西侧是仓颉庙,东侧为仓颉陵,两者一墙之隔又互相交通,来往十分方便。仓颉陵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,距今南乐县城约20公里,陵庙建于村北的一高台地上,在漳河故道之北,东面濒临卫河,这里为漳河与卫河交汇处,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冲。

    据说正月二十四日是仓颉的生日,每年的这天远近居民都来进香拜会,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这样一个庙会。每逢庙会时,说书唱戏的、玩猴耍杂的、耍枪弄棒的、套圈弄彩的、算命看相的、游医卖药的、说媒提亲的,还有小商小贩等等一干人马都云集于此,谁都不肯放过这赚钱的机会;游客目的也不尽相同,游玩观光的、听书看戏的、购买商品的、求财祈福的、进香还愿的、寻医祛病的、卜吉问凶的,还夹杂着不少没事闲逛的。大正月里,闲着也是闲着,先热闹热闹再说。造字圣人为吴村人带来了一个商机,这恐怕是仓颉爷爷始料不及的。

    越过石牌坊就是仓颉庙的大门了,大门两侧的对联是:盘古斯文地,开天圣人家。相传此联为北宋名臣寇准任大名府知府时所撰,不知确切与否?仓颉庙始建于东汉,明清时期代有修缮,当时仓颉庙房屋连舍,规模宏大;及至文革时期,破四旧立四新,古建筑群毁坏殆尽,仅留下庙宇遗址,现存建筑多为近几年修复。

    过了山门就是仰圣门,意思大概是:瞻仰圣人真容,还得过这道门。仰圣门前的这两根石柱是老物件儿,立于明朝崇祯年间,为明代石雕中的精品,门柱上雕刻着对联一副,上联为“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”,下联为“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”;门柱另外三面分别锼刻有象征儒释道三教的鲤鱼、莲花、菊花和游龙,寓意为仓颉为三教之尊。

    正殿东面侧殿,里面记载着圣人仓颉的生平事迹。

    正殿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正殿始建于明代天启七年,原物早已毁坏,现存建筑为近几年新建。正殿为庑殿顶,四阿双檐,飞角凌空,气宇轩昂,古朴壮观。殿内,八根粗难合抱的木柱支撑着四阿屋顶,庑柱上雕刻有数帧楹联,迎门一联为明代名士王九如题书,上联:灵龟负书泄天地造化之秘功垂万世,下联:雨粟治字开圣贤道德之传文字一人。两厢木刻楹联为明朝南乐知县叶廷秀叶廷秀题书:秉睿德而作书天地山川辟图画;察灵文以造字帝王师相启渊源。殿内正中为仓颉塑像,仓颉手捧象笏,正襟危坐,宏伟肃穆。







    这就是那尊宏伟雕塑,但见仓颉四目灵光,方面长须,冠冕垂旒,俨然帝王一般。

    这是六书殿,也是仓颉的寝殿,有仓颉夫妇塑像。

    朱色阁楼里,仓颉爷爷和仓颉奶奶黄袍加身,并排而坐,夫唱妇随,相得益彰,十分和谐。

    藏甲楼,原名藏经楼,名字为民国大军阀孙殿英所改。孙殿英曾为大名镇守使,他初到治下的仓颉庙时,不知道庙里住着和尚,执意将藏经楼改为藏甲楼,谁知歪打正着,甲即甲古文,这名字倒也贴切,遂被后人沿用至今。

    庙宇的最底部,也是仓颉庙后门,名曰玄门,不过是现代人故弄玄虚罢了。其实,走出这道门就是农田了,时值深秋,满目荒芜。游了仓颉庙,过侧门而东就是仓颉陵了。仓颉陵也是坐北朝南,建筑物自南而北一字排开。我们走的是侧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下面两个古色古香的石亭子,还有石亭里的两通古碑,远处的字圣坊、仓颉陵、造字台和林林总总的石碑历历在目,一览无余。

    石亭下的两通大方碑,记载着明朝天启年间建造仓颉庙的事宜。东侧方碑上刻着“三教之祖”,西侧方碑上刻有“万圣之宗”。仓夫子神庙乃奉旨而建,朝廷里共有三位尚书参与了此事,即吏都尚书崔景荣、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,其它人员还有内阁大学士魏广徵,监察御史梁天奇,以及大名府知府和治下各县县令等百余名官员。庙宇竣工时,自然要立两通大碑以记其盛,主持人是当时的南乐知县叶廷秀,叶廷秀做官清廉,为人正直,人称叶青天。立碑耗资巨大,知府向胤贤就号召各县捐资,并带头许诺捐银十两,属下司刑孔化也积极报名应捐,各位知县大人也都慷慨许诺,各愿捐银五两。方碑立毕,不料知府、司刑等人分文不出,各县知县也只出银子一两。叶廷秀一怒,便命匠人在大名知府向胤贤、司刑孔化名下刻下“捐银拾两”和“未给”字样,各知县名下刻“捐银五两”和“止给一两”等字。

    继续往东走,前面就是字圣坊了,而今权作仓颉陵的陵门。仓颉陵原有陵门,叫朝天门,硬山式砖木结构,檐下有匾额,书有“史皇林”三字,后来不知毁于何时。字圣坊为近年来新建,石质结构,上刻“字圣坊”三个大字,两厢分别刻有“天雨粟”和“鬼夜吟”六字,为当时南乐县党政两位主要领导的字迹,意思是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。

    仓颉陵前立一通石碑,石碑正面刻有“仓颉陵”三个大字,字体遒劲有力,为原国务委员陈俊生先生题写。仓颉陵为圆丘形土冢,周有石墙围砌。陵墓围墙周长36.5米,合一年365天之数;围墙由石柱界开,分12节,寓意一年12个月;每节长3米、3.1米、2.8米不等,意为每个月天数不尽相同;石柱底部有12生肖雕像,按地支顺序依次排列。

    仓颉陵北面不远处就是造字台,台高三丈,面阔三丈,上有古亭,名曰仓亭,亦名六书亭。传说汉字的象形、会意、形声、指事、假借、转注六种造字法是仓颉的发明的,其实不然,六书之说是东汉学者许慎在编著中国第一部字典《说文解字》时总结出来的,仓颉造的字主要是象形字,间有会意、指事字而已。

     仓颉陵规模不大,但布局紧凑,十分精致,值得一看。鉴于仓颉造字的巨大贡献,有关仓颉的遗迹不止南乐县这一处,仅河南省就有濮阳、开封和虞城三处;陕西的白水和山东的寿光与东阿也有仓颉陵庙,最后以南阳武侯祠的一副对联结束本文:心在朝廷,原无论先主后主;名高天下,何必辨襄阳南阳。濮阳南乐仓颉陵:厚天乐土圣贤地;紫盖黄旗三教宗。